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详情
于文仲:用公益形式传承马拉松精神

来源今晚报   2023-09-07 17:08:57

图为于文仲(左一)带队训练。

天津北方网讯:立秋之后,早晨已有些微凉,可“水滴”体育场外训练场的跑友们早已跑得浑身汗透。每周三、周六和周日早上5点半左右,于文仲夫妇就会来到“水滴”体育场,组织跑友们集中训练。今年69岁的于文仲是有着40多年中长跑经验的教练员,从市体育局退休后,他发挥专业特长,创建“于文仲教练公益马拉松训练比赛交流平台”,录制教学音频,开通教学直播,义务为全国2000多名跑友传授专业的马拉松训练经验。他常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促进中长跑及业余马拉松运动的发展,以公益的形式传承马拉松精神。”


(资料图)

线下,从几个人到2000人

初见于文仲教练,是在早晨6时的“水滴”外训练场上。他身姿挺拔地站在跑道内圈,衣领上夹着麦克风,脖子上挂着四块计时秒表,对迎面跑过来的队列掐表报数。正在跑道上训练的跑友们,是来自本市及其他省市的马拉松爱好者。他们中有消防员、医生、教师,还有公司职员、学生、退休人员……有常年跟着于文仲训练的,也有不少是慕名而来,新加入的。

“我是1971年天津成立田径队后的首批队员。退役后先是被分到了市体校组织田径班,之后我又带着一批队员回到天津队,组建了本市第二支田径队。”于文仲说,退休后,他和妻子王幼芬经常到家门口的南开大学操场晨练,热心地给几个跑友做训练指导。没想到,凭借着跑友间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跑友甚至是外地的跑友找到于文仲,向他请教长跑技巧。

“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到十几个人,到几十个人,现在粗略算算,这么多年应该教过两千多人跑步了。”现在来找于教练学习的跑友越来越多,遍布全国18个省市,于文仲没有觉得累,“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

线上,从音频到公益直播

2016年,于文仲成立了“于文仲教练公益马拉松训练比赛交流平台”。如今这个平台是全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公益马拉松平台,已举办10多场大型马拉松比赛。他还在喜马拉雅App上开通了自己的账号,录制教学音频供大家收听学习。当时于文仲已经有62岁,对录音技术并不熟悉。他采用了最“笨”的方法,把50分钟的课程通过微信语音一句一句地发在跑友群里,然后用另一部手机录下来,录完了再回放一遍,确保自己满意再上传到网上,这样全国的网友都能听到。

有了短视频平台后,于文仲又开始学习短视频录制、制作,晚上还开通了教学直播,录制的560条短视频,不仅有跑步的专业知识,还着重传授如何避免运动损伤,如何进行康复训练,让全国的跑友们受益。

记者采访时,一名满头大汗的跑友跑过来,要找教练合影。这名跑友叫杨庆友,辽宁鞍山人,已有5年跑龄。他这次是开车送孩子到保定上大学,凌晨一点多途经天津,特意找了离“水滴”近的酒店住了一晚,就为了参加一次于教练的线下培训,和教练合张影。“我之前是通过直播跟教练学习,受益匪浅。特别羡慕天津的跑友,有这么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杨庆友激动地说。

家庭,贤内助鼎力支持

“于教练是教人跑步,我是给人拍照。”于文仲的妻子王幼芬为了支持丈夫的公益事业,每次都和他一起走进训练场,为跑友们拍照、录制视频。跑友们都亲切地称她“王姨”。渐渐地,夫妻俩也相互称对方“教练”和“王姨”。

“王姨”就像是跑友们的大管家,管拍摄、管接水、管看管物品……一个跑友过来问“王姨有纸吗?”记者就看她从挎包里拿出一个小布袋,从里面倒出一卷纸,细心至此。

“王姨”退休前是一名会计,既不懂跑步,也不会摄影,但为了支持于教练的工作,她摸索着学会了拍照、录视频、修图和剪片子。“有的跑友第一次在视频里看到自己跑步的姿势,跟我说‘原来我跑起来是这个样子的’。他们会对照着纠正错误,精彩的瞬间也能留作纪念。”王幼芬说。

“王姨”前些年确诊了乳腺癌,动了大手术,在训练场上消失了一段时间。于文仲只说“王姨”感冒了。时间一长,瞒不住了。好多人主动去医院看护,照顾“王姨”。如今,“王姨”重回训练场,依然坚持为大家服务。

夫妻俩唯一的孩子在国外,已结婚生子。但为了把公益马拉松训练继续下去,他们暂时放弃了和孩子团聚。“王姨”说到这眼眶已经湿润了,“教练一辈子干体育,爱体育,我们相互扶持这么多年,不能让他的心血浪费。”

未来,希望把公益做下去

近十年时间,于文仲把公益马拉松训练当成了自己的一份公益事业,也有热心企业参与进来,提供一些物资支持。“我希望把公益平台一直办下去,让业余马拉松爱好者跑得更远、跑得更久、跑得更健康。”于文仲还希望,等他岁数再大,无法再继续下去的时候,有人能够接过接力棒,让这个公益平台持久地发展下去。(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