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详情
热点聚焦:下好“一盘棋” 天津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来源北方网   2023-02-25 09:04:2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

天津北方网讯:时光更迭,步履铿锵。新的一年,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

京津冀协同发展9年,本市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9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的关键。本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平台,统筹推动、有序对接、挂图作战,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在地铁族王晓海印象中,2021年底开通的天津地铁6号线二期,除了自己上下班极大方便外,让他作为天津人倍感自豪的,是这条线路实现了全自动驾驶。提供这项智慧技术服务的,是位于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智宇告诉记者,自己所在公司的母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研发、关键设备研制、系统集成、维保维护等业务,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控制系统打破了地铁列车信号控制系统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局面。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办公场所已不能满足需要,公司负责人将目光投向距离北京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天津武清区。2017年下半年,公司将生产板块转移至武清区,注册成立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2020年9月,共享通用柔性智能制造平台项目正式投产,接下来在武清区又启动了新的研发测试验证平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将于今年底竣工投产。截至目前,该公司产品已经应用在包括天津在内的30个城市、60余条轨道交通线路以及朔黄线重载铁路。“我们看中了天津制造业立市的战略定位,以及对轨道交通产业大力发展的产业定位,轨道交通产业聚集,有良好的成长土壤和发展环境,让我们坚定信心在天津大力发展。”王智宇说。

这些年来,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在京津冀区域快速布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在武清区,9年来共有60余家轨道交通项目企业落户。本市成立轨道产业联盟,涉及200多家重点企业,产业协同和集聚效应逐渐显现。“我们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累计引入高质量北京项目1000余个,持续推进集群化、专业化、精准化、目录式招商,目前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等多个集群,正成为推动开发区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建东说。

据市发改委介绍,近年来,本市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明显,有力有效推进错位承接,全方位深化与国家部委、央企、大院大所和北京市合作,累计引进北京企业投资项目超6900个,资金到位额超1.2万亿元。加强承接载体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超4000家,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引入注册主体1030家。

同时,本市深入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不断深化,协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10家“国字号”创新平台获批建设。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研发机构落户,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挂牌。主动对接北京创新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北京阿尔特汽车深度参与“天津号”纯太阳能车研发制造。成立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中胜出。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引入智慧互通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津发展。

“本市制定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以机制化、政策化、项目化、事项化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本市将抓牢“牛鼻子”,唱好“双城记”,争取符合“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适合向天津转移的市场主体来津发展。围绕产业协同等,抓实“六个协同”,联合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质”和“量”同步提升。(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