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 > 详情
315系列报道 | 电池安全仍是重中之重 为何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依旧频发?

来源搜狐汽车   2023-02-24 05:43:05

出品 | 搜狐汽车·新车消费报告


(相关资料图)

在开启正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共640起,平均到每天新能源汽车火灾达到7起。而如果我们根据彼时新能源汽车达891.5万辆的保有量来计算,可以粗略的得出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为万分之0.7,而在传统燃油车上,这个数字是万分之0.5。

在起火事件背后,三电系统故障是导致电动汽车起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能源厂商铺天盖地的电池安全推广的今天,为何新能源汽车的起火事件依旧居高不下呢?

屡见不鲜的起火事件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两年层出不穷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可能是了解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在此就列举几个今年以来发生的事例。

1月11日,运送蔚来汽车的一辆板车起火,多辆蔚来受损。据目击者描述,先是烧了一辆ES7,随后一车蔚来相继燃烧,包含2辆ES7,7辆ET5。

1月30日,一台理想L9在山东济南某条公路上发生起火事故。据网友表示,该事故并未发生人员伤亡情况。官方针对此事回应称“当地消防部门已介入,事故的具体原因,需要等待消防部门进一步调查和分析。”

2月17日,一辆比亚迪唐新能源SUV在山东烟台马路中间的拖车上,突然冒烟起火。车友曝出的视频显示:这辆比亚迪唐当时趴在拖车板上,拖板的后端还没有升起来,似乎正打算装好拖走,周围则是一片车水马龙。火苗从车辆的头部和车尾的底部同时喷出,伴随着滚滚浓烟越来越大。直到消防车赶到,才将大火扑灭。

以上我们列举的还只是单纯的自燃事件,并不包括因为外力而导致动力电池受损后引发的起火事件。频发的起火事件影响的不仅仅是厂家的形象,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是会对人身安全造成直接影响。

近百万辆新能源汽车被召回,三电系统相关问题占大多数

2022年,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公告,新能源车召回次数为31起,召回总量为96.78万辆,较2021年增加16.6%。

特斯拉 Model 3

其中,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前后开展了六次召回,基本贯穿全年。其中,4月、5月、11月、12月的召回都是软件问题,主要召回的原因涉及电池、逆变器故障、安全带、车窗以及尾灯等。12月更是因“示廓灯无法点亮”一举召回超过43万辆国产Model 3和Model Y。在此前的11月,特斯拉因相同问题在美国召回了超过32万辆Model Y。

比亚迪唐DM

比亚迪也分别在4月及7月进行了比亚迪唐DM的召回,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动力电池包托盘有进水风险,可能造成高压系统拉弧,极端情况下存在动力电池热失控自燃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比亚迪前后两次累计召回约6.26万辆。

奔驰EQC

此外,奔驰的漏液问题也成为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2021年起,陆续有奔驰EQC车主在网络上反馈,冷却液渗漏导致驱动电机损坏,需更换电机。2022年2月8日,奔驰发布公告,召回部分EQC电动汽车,共计10,104辆。其原因在于部分车辆电动驱动模块内的冷却系统可能存在密封不足,导致冷却液渗漏。

奔驰EQA

在10月,奔驰扩大召回范围,涉及到部分EQC电动汽车、部分EQA和EQB电动汽车,共计11,423辆,召回原因也同样是密封不足导致冷却液渗漏。

除了上述召回超过万辆的品牌外,宝马、长安福特、林肯、奇瑞、保时捷等汽车品牌也均有新能源产品的召回记录。

与新能源车辆召回数量一并增长的,还有用户投诉量。2022年,车质网受理的新能源车有效投诉量20,446宗,较2021年增长1.75倍,引发质量投诉的故障集中在核心三电部件及车机系统问题等。

电池仍是造成起火的主因

新能源汽车电池起火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例如电池老化、外部碰撞、极端高温、短路、超负荷等多种情况。如果总结一下的话,新能源汽车起火占到较大比重的原因有二,一是过度充电起火,二是碰撞起火。

我们先来聊聊过充电起火,发生过充是因为充电过程中电池控制单元(BMS)未能准确的估算出电池的实际电量(即SOC)。比如,电池已经充满时的实际SOC应为100%,但若估算得到的SOC小于100%,则继续向电池中充电,继续充电就会导致起火。

锂枝晶

锂枝晶生长刺破隔膜引发电池起火示意图

具体分析的话,正常充电状况下,电池中的锂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在过充电过程中,由于电池的负极隔膜内会形成枝晶,电解液与电极之间造成了电池的内部微短路现象,对电池内的放热反应产生了加速的影响。隔膜间枝晶的不断生长,将加剧电池内的微短路现象,造成电芯温度迅速上升并且会催生一系列的副反应,触发失控阈值,导致电池出现热失控。

其次是碰撞起火,目前市面上主流使用的两种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和三元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的优点。但是它们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锂的金属特性非常活跃,也极易燃烧,只要是电池单体发生破裂或者结构发生变化,那么将会在极短时间内发生氧化反应,热量内聚,进而引发爆燃或者爆炸。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传统燃油车自燃只需阻断氧气灭火而言,新能源汽车自燃将需要完全释放化学能量后才能彻底灭火,因此整体灭火难度也非常高。

政府监管和厂商革新双重努力才能最大程度保障电池安全

2020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标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也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的首批强制性标准。其中,《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2022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启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进一步提升动力蓄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加快推进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列标准研究,修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标准,进一步强化电动汽车安全保障。

而对于新能源厂商来说,电池的安全性,需要从电芯、PACK、系统、功能安全这4个层面去考察。目前新能源厂商推出的多种电池解决方案,包括比亚迪刀片电池、长城大禹电池、广汽弹匣电池等,都在电池热管理上做出了一定的创新与改变。

说在最后:

无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它们本身的材料特性决定了起火问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仍会存在。对于新能源厂商来说,虽然电池安全方面无法做到绝对安全,但多一份思考就能规避一些错误的发生几率,在未来研发电池时应做足够的安全冗余,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多一份保障。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了解其电池特性,注意使用过程的安全,比如不要过度充电,不要长期使用快充等,也可以从自身的使用层面保障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