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西瓜升空“荡秋千”,“大个子”变小,效益翻两番。蓝莓“地栽”转“盆栽”,“小果粒”长大,每亩多挣4万元。桑葚出售,桑叶加工成饲料喂羊,羊粪发酵腐熟还田,绿色循环种养富了农场……春日蓟州,生机勃勃,瓜果飘香,一处处田园蓄积着高质高效的强大能量。
今年以来,天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蓟州区瞄准农业高质高效这一重点任务发力,突破一个个发展的“天花板”,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地上长的”变“藤上吊的”
(相关资料图)
小吊瓜带来高收益
阳光和煦,蓟州区桑梓镇马坊村喜之园家庭农场,王英锋、贾彩凤夫妇走进日光温室大棚,查看西瓜长势。长长的藤蔓沿着悬挂绳向上攀爬到了2米高,藤蔓上挂着一个个3斤左右的小西瓜,“小瓜吊长”令人称奇。
桑梓全镇三成居民是瓜农,西瓜种植总面积约8000多亩,平均亩产约4000公斤,年产值2亿多元。从露天栽种到“升空”吊种,从批发销售到“上线上云”,一个西瓜的“上升”之路,折射着桑梓奔向振兴的新征程。
蓟州西瓜种植历史至少已有500年。西瓜在蓟州南部平原广泛种植,位于南部平原的桑梓镇土壤沙质、泃河水甘甜,地理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西瓜生长,桑梓西瓜皮薄沙瓤甜度高,名声在外,2015年被认证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现在是蓟州区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
早些年,桑梓西瓜全靠露天种植,每年七八月份成熟,上市期短。西瓜栽培忌“重茬”,“重茬”易生病虫害,同一块地种一年瓜少说要休耕三五年,农产品稳定供给难以保障。再加上收成基本看“天意”,要是赶上连雨天,西瓜水分大、甜度低,瓜农忙活一年,往往挣不下几个钱。
为保证品质、解决“重茬”问题、延长上市时间,把桑梓西瓜“金字招牌”变为老百姓实实在在收益,桑梓镇努力了几十年。2010年,在镇政府引导下,吊瓜种植技术陆续推广。今年以来,桑梓镇更加重视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中的贡献率,“相较传统地栽方式,吊瓜各面能受阳光照射,瓜瓤甜度、口感等品质更加稳定。”桑梓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刘继良介绍,镇里还在尝试改良南瓜和西瓜嫁接技术,借南瓜根系为西瓜供“养”,一旦改良成功,将能有效解决“重茬”问题。目前,全镇吊瓜种植面积占比已达20%。
一个“升空”改良的小吊瓜能带来多大经济效益?刘继良算了一笔账:吊瓜亩产3000公斤,每公斤能卖到16元,每亩产值大概4.8万元,传统大西瓜亩产5000公斤,每公斤2.6元上下,每亩产值约1.3万元左右,照此推算,收入翻了近两番!
大棚吊瓜率先上市,露天西瓜接茬成熟。现在的桑梓,从4月中旬到10月份,市场西瓜“不断档”,“目前镇域内种着‘超越梦想’‘L600’‘天王’等20多个新优西瓜品种,我们还在不断尝试新的杂交技术,研发的新品种也已试种。”刘继良说。
位于后辛庄村的桑梓镇精品西瓜产业园是新品种“试验田”,在此培育西瓜优良品种的桑田梓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冯金刚介绍,经过多年试验,“明月”“朗月”“黛小甜”等一批甜度高、品质稳定的新品种已经培育成功,正在推广,“自主育种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卡脖子’难题,而且能帮瓜农减少一半购种成本。”
为期一年的“桑梓西瓜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自去年7月起实施,通过引入适宜本地种植的特色西瓜品种,提升种植技术、设施设备等,进一步提升西瓜品质。项目结束后,桑梓镇还会依据包括外观特征、品质特征和质量特征在内的西瓜检测数据,完善制定12项技术标准,并组织产前、产中、产后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目前,保护工程成效初显,瓜农人均增收17500元,增幅12.9%。
品牌要想持续叫响,品牌建设十分关键。桑梓农产品协会最近成立,将对桑梓西瓜等特色农产品统一赋码包装销售。“只有符合标准的西瓜,才能使用专用品牌包装。”桑梓镇副镇长孙志强介绍。相关电商销售平台也在搭建,未来西瓜将“上线上云”,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西瓜品质、产量、销量齐升,桑梓又朝着“接二连三”发力 。该镇正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研发西瓜啤酒、西瓜饮料等副产品,“第一批‘桑梓西瓜啤酒’已经成功研发,目前正在招商,随时可以落地建厂。”孙志强说,西瓜采摘、农业观光等农旅融合项目也越来越受游客青睐,桑梓西瓜全产业链逐步形成。
“桑梓西瓜”只是蓟州区农品提升的一个缩影。对接国内科研院所、外出“取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成立西红柿、草莓、红薯协会……今年以来,蓟州区持续提升农产品品质,目前全区绿色有机食品已达32个、“津农精品”达24家。
地栽改盆栽模式
“特色小镇”活力迸发
正是蓝莓上市时节,采摘、分拣、搬运……覆盖16个村庄的马伸桥镇蓝莓产业园里,工人们忙忙碌碌。园区内,汇丰蓝莓种植园区显得“有点不一样”,蓝莓才刚刚冒头,栽种别有新意:不同于传统地栽模式,蓝莓长到“花盆”里。日光温室大棚内,600余个“盆栽”排列整齐,每个“花盆”半米高,盆内盛满用珍珠砂、椰壳等配比制成的“基质”,4根长约10厘米的蓝色滴针深入其中,蓝莓幼苗正在里面生长。
“这是我们今年引进的基质蓝莓种植技术。”马伸桥镇乡村振兴办公室高级农艺师张淑杰介绍,水肥一体浇灌,蓝莓同步生长,再加上温室助力,通过这种技术,蓝莓能较传统种植提前2个月上市,且因养分充足、科学管理,蓝莓果粒更大,多数直径能达到18毫米。“引进新技术,每亩产值将增加4万元,若试种成功,明年将推广。”
2013年,由于于桥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让这个紧邻水库的乡镇由养殖业向种植业转型。马伸桥镇地理气候条件适宜蓝莓生长,随着蓝莓市场越来越红火,马伸桥镇的蓝莓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如今已拥有3000亩产业园,年产1200吨。
为持续提升蓝莓品质,马伸桥镇每年邀请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专家到镇上培训,提升蓝莓种植户种植技能、防治病虫害本领。目前,镇里已成立天津市恒丰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蓝莓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农品卖得火,还要卖得丰富,正在打造“蓝莓小镇”的马伸桥镇把目光投向“二产”。
邦博家庭农场展示厅里,蓝莓酒、蓝莓果酱、蓝莓果干等制产品整齐陈列,品牌商标已注册完成。拿着本地蓝莓做出的果干,农场经营者刘爱博说,“我们这儿的蓝莓品质好,但鲜果不易储存,产品加工可解决鲜果积压问题。”刘爱博说。农场与山东的一家加工企业达成合作,对蓟州区本土蓝莓进行代加工。“产品已在全市30多家门店上架,新产品蓝莓罐头也将上市。马伸桥镇本土蓝莓加工车间也在规划中,未来本地蓝莓制品有望本地产,补上农产品加工短板。
农业“接二”还要“连三”,文旅项目掀开面纱。
从喜邦线往南,沿乡间道路行驶10分钟就来到了紧挨于桥水库的崔各寨村。半山腰上,北方传统民居风格的民宿群即将落成。登山远眺于桥水库,水天一线,风景秀美。“我们在村内已流转12处闲置宅基地,用于打造民宿。” 天津铭胜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民宿部门经理李明介绍。
“我们还规划在大峪等6个乡村新建60家高端民宿,依据《马伸桥镇精品果蔬采摘园标准》打造8个果品采摘园,实现文旅、农旅融合发展。”马伸桥镇党委书记唐志双说。
在蓟州,还有很多像“蓝莓小镇”这样的特色小镇正在打造,“富硒小镇”东二营镇今年已完成富硒养鸡场建设,富硒深加工面食正准备投产;“山楂小镇”下营镇的山楂生产线已经搭建完成,冻干果品展示体验中心正在筹备;“蘑菇小镇”出头岭镇也积极引入蘑菇新品种……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文商旅融合,蓟州区特色小镇建设快马加鞭。
绿色农品富农家
家庭农场加快发展
4月的一天,风和日丽,位于东赵各庄镇前牛宫村的心意家庭农场里欢声笑语,蓟州区一所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下,体验着喂羊、喂蚕、采摘桑葚乐趣。
“这儿的桑葚好长呀!”看到大棚里手指长的紫色桑葚,小朋友们很好奇。
“这叫台湾长果桑葚,最长可达18厘米,重达20克。”农场经营者李振全介绍,除此之外,芭乐等“南果”也在农场里种植,农场内还饲养着400多头小尾寒羊。桑葚采摘售卖,桑叶加工成饲料,羊粪发酵后成为有机肥……绿色循环种养模式悄然形成,助力农业低碳高效发展。李振全还计划扩大经营规模,将农场打造为一个休闲田园观光综合体。
东赵各庄镇位于蓟州区中南部平原腹地,自古为鱼米之乡、农业重镇,土地肥沃,耕地连片,有温室大棚400余座,占地1000余亩。该镇正谋划打造前牛宫村特色农品采摘园,依托市级家庭农场──心意家庭农场,打造300亩规模的大型特色鲜果蔬采摘园,联合周边采摘大棚,建设链条式功能农产品加工基地,进一步打造集农耕体验、亲子游、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企业团建一体化的农业研学基地,做实认养农业、共享农业、创意农业、定制农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放眼全区,蓟州区已创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85个、农户家庭农场482个,争取补助资金2687.2万元。“我们以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帮助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引导经营主体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蓟州区农业农村委产业发展科科长卢卫红说,今年以来,蓟州区持续对有融资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调查摸底,已通过天津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发放农担贷款270笔1.24亿元,为经营者提供金融支持。
线下忙采摘,线上忙销售。目前多个家庭农场的绿色产品上架蓟州农品销售大厅,借势“农品进京”工程进入北京市场。“我们正与北京大型商超商谈,计划在合作商超内设立蓟州农品专区。”蓟州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李宝广说。同时,蓟州区积极打造“蓟州农品”电商平台,发挥电商助农、直播兴农作用,把全区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我们着力谋划打造中部产业功能区和‘东生态、南蔬菜、北休闲’的产业布局,使田园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纪念品,充分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蓟州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金福鹏介绍,蓟州区还将持续引进优势农品品种,多措并举提升农产品品质,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津云新闻编辑邓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