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天津北方网讯:2月2日,静海区迎来了2023年的头一“签”,1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40.3亿元。相比静海区往年集中签约,今年的头一“签”数量并不乍眼,细看项目类别才懂,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招商越来越“卷”。
据了解,新引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3个产业领域。这与静海区的发展定位无缝衔接。静海区产业体系“要量更要质”的决心不言而喻。新兴、强优、潜力,综合评测后,真正的大项目、好项目被筛出来、落下去、稳得住。静海集中精力,围绕9大特色产业链,以中西医“双航母”医疗集群为重点抓增量、促固投,这是静海的开年一步。“静海将把招商力量拓展到全国各地,在北京、上海等重点地区都成立驻外招商机构。重点乡镇、园区成立专业招商公司,打造‘1+25’招商专职队伍,力争新引进高技术产业项目占比50%以上,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50亿元。”区合作交流办主任刘文闯说。
对于“招商”,静海区一直作为“头号工程”推进。作为“六大攻坚战”首战,静海的加速引擎,让很多“刚进门”“老朋友”有了推背感。早在2022年,武汉动力电池、天时力(天津)新能源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实现市外内资到位110.53亿元,同比增长9.74%。总投资663亿元的298个制造业项目签约、开工、投产,新增“四上”企业204家,“专精特新”企业达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50家。
此外,稳定的集群,是静海区招更多好商,凭产业链招商的资本。比如,静海区的电动车产业链,由爱玛等龙头企业拉动,八方电机、全福车业鞍座等众多企业愿意到静海区“押宝”,研发、制造、营销“一条龙”搞定。这种抱团发展,是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优势。再比如,中西医“双航母”医疗集群下,北京协和医院、大学科技园、康宁津园,以及中医药大学等一批医疗资源蓬勃发展,让研发、应用、教育等关键环节为一体化的全周期生命体系成了气候。静海也紧盯着这些“拿手戏”,在全国打出自己的“金招牌”。(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