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详情
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同 合肥都市圈实现延链补链强链

来源中国商报|0   2022-04-29 16:56:03

合肥都市圈是国家规划布局的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一圈五区”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领带动美好安徽建设、深度参与区域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近日,据安徽省发改委介绍,2021年合肥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06亿元、财政收入21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8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63.6%、60.3%和60.5%;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37.3%、10.1%、13.8%,分别高于安徽省1.2、1.3、1.9个百分点,全省发展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彰显。

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同

瞄准高质量,合肥都市圈城市将坚持走“科创+产业”协同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合肥创新资源辐射带动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力破除技术壁垒。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发挥都市圈专项产业(链)联盟作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智能家电等圈内重点产业,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同,实现延链补链强链。

去年以来,合肥都市圈有效整合圈内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利用“溢出效益”带动圈内城市高质量错位发展,并形成集群优势。

去年10月,总投资超10亿元的合力(六安)高端铸件及深加工研发制造基地奠基。六安市在新型显示、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与合肥市深度契合,引进了欧菲光、胜利精密、英力电子等龙头企业,成为合肥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配套基地。

合肥都市圈聚力工业融合发展,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和功能互补,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一体化建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期间,合肥都市圈合肥、蚌埠、淮南、马鞍山4市共签约项目33个,项目总额超210亿元。都市圈工业产业(链)联盟持续壮大,有力推动都市圈企业交流合作、产业协同发展。

相关统计显示,在都市圈工业产业(链)联盟基础上,合肥都市圈筹建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7个专项产业联盟。2021年,合肥都市圈内30家县域特色集群(基地)营业收入总额2738亿元,占比55.6%。

同时,合肥都市圈内16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持续发展,其中合肥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合肥集成电路、芜湖新能源产值增速分别高于全省36.6、30.6、16.8个百分点。新型显示综合实力全国领先,联宝电子营收超1200亿元,长鑫存储营收增长5倍,晶合集成跻身全球晶圆代工前十。

重点打造“四个枢纽”

高效畅达的大交通,为合肥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根据《合肥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合肥市将在“十四五”期间集中力量推进“1155”大交通建设计划,全面支撑和引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长三角西翼门户型、连接长三角与中西部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将大力推进“1155”大交通建设计划,即到“十四五”末力争建成和在建铁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轨道交通500公里、城市快速路500公里。

其中,重点打造“四个枢纽”,即打造区域航空客运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打造国家铁路枢纽,打造长三角西翼公路门户枢纽,打造江淮联(航)运中心。

“十四五”将是合肥交通运输大提质的五年。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合肥还将发展丰富多样的区域客运。在积极拓展国际航线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内航线网络,持续提升新桥机场航线网络覆盖面、航班频次、航班衔接率等指标。

构建高铁主导的城际客运网络。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以对接沪苏浙、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努力构建长三角公交化的城际轨道客运网。充分利用合宁、合六、商合杭等铁路运能,加密合肥都市圈与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以及宁波都市圈的高铁客运班次。加大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的“四网融合”,构建1小时覆盖全省、2小时紧密联系长三角的高铁—城际交通圈。

推进轨道交通客运高效衔接,实现内外客运“无缝衔接”和旅客“零距离换乘”。力争开通航空、铁路乘客换乘地铁免安检通道,探索地铁与铁路一次安检,实现地铁与铁路、航空的“无缝对接”。

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以来,合肥都市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得以进一步畅通。

马鞍山市科技成果信息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全面对接安徽创新馆;六安市成功纳入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范围,将与合肥、芜湖、蚌埠、安庆一道,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

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都市圈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关键。据介绍,都市圈城市正在积极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比如,桐城市政府成功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合肥工业大学(桐城)产业研发中心。双方聚焦绿色包装和机电装备两大产业,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全面实现校地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此外,合肥市积极推进都市圈城市与中国科大、合工大以及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共建的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其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子平台已收录大型仪器1907台套、入驻用户225家。目前,平台项目已通过验收,准备扩大到合肥都市圈城市合作使用,提升科技资源利用率与开放共享水平。

据介绍,随着合肥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科技创新政策)发布,将对联合实施的科技合作研发项目择优给予资金支持。2021中国(安徽)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还推动合肥都市圈城市发布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引领性的科技成果和重大科技创新需求,签约一批科技“双招双引”、大院大所合作项目。同时,合肥都市圈还聚力园区平台建设,加快合淮产业走廊、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同时,合肥正在探索市际毗邻区域合作共建,与淮南市签订共建新桥科创示范区合作区框架协议,支持合肥、淮南两市推动联合申创国家级合肥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动新桥科创示范区合作区发展。(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