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 详情
渔家傲范仲淹赏析200字(渔家傲范仲淹赏析)

来源互联网   2023-06-13 20:02:55

1、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资料图】

4、”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5、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6、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7、“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8、“长烟落日”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9、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10、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11、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12、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13、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14、“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15、“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16、“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17、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18、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19、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20、扩展资料宋代诗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4、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25、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26、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27、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28、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29、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30、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31、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32、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33、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