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 > 详情
高级统计师考试《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备考:扩展核算概述

来源学易网校   2023-02-16 06:15:58


(资料图片)

高级统计师考试《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备考:扩展核算概述

第八章 国民经济扩展核算

8. 1扩展核算概述扩展核算是对国民经济中某些领域的活动或与国民经济有密切关系的领域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满足特定类型分析和专门领域 管理的需要。扩展核算在我国目前的统计实践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有正式的统计成果发布。根据国家管理需求和统计基础情况,《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收录了五类扩展核算,分别为资源环境核算、人口和劳动力核算、卫生核算、旅游核算和新兴经济核算,并对其基本结构、概念和指标进行了阐述。一、 资源环境核算资源环境核算是将资源环境等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中,通过描述资源环境状况及其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全面认识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基础信息。(一)自然资源核算自然资源核算包括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表和自然资源产品供给使用表。1、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价值量)核算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表反映自然资源资产(土地、矿产、林木、水资源等)期初期末资产存量水平,以及核算期间的变化量。表的主栏为自然资源资产期初期末存量及本期增加量和减少量,宾栏为自然资源分类。按照计量方式不同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表分为实物量核算表、价值量核算表。价值量核算表是在实物量核算表的基础上,采用市场价格估值。在没有市场价格情形下,采用重置成本法或未来收益净现值法等方法估值。2、自然资源产品供给表和使用表自资源产品供给表和使用表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与环境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对资源产品的供给和使用情况。供给表反映资源产品国内供给和进口情况;使用表反映各行业及 住户对资源产品的使用,以及资源产品的出口和存货变动等情况。自然资源产品供给表和使用表包括矿产资源产品、林木资源产品 和水资源产品等供给使用表。由于使用目的和方式不同,不同资 源产品的供给使用表在表式上略有不同,在行业分类和产品种类上也各有侧重。(二)环境核算环境核算包括环境保护支出核算、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实物量核算两部分。1、环境保护支出核算表环境保护支出核算表反映各种以预防、减少和消除污染及环境退化问题为主要目的所发生的支出。表的主栏为环境保护支出及其构成指标,包括环境保护支出总额,以及其中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宾栏为环境保护支出主体分组。根据基础统计资料情况,按照环境保护支出主体不同,可以分别核算全国、政府部 门、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的环境保护支出。注:环境保护支出总额是指为环境保护而花费在生产方法、技术、工艺及设备设施 上的支出,比如购置机器设备、进行工程建设以及购买专有技术等,这些支出代表资产积累。经常性支出指为实施环境保护活动 而在原材料及消费品购买、人力成本、公共费用、外包服务及租 赁费用等方面所花费的支出。环境保护支出指在环境保护目的下所发生的支出。根据环境保护活动的定义范围,环境保护支出主要涉及专门环保服务、环 保关联产品、环境适用产品,其中最基本的部分是围绕专门环保服务发生的支出。相关指标及其关系如下:环境保护支出总额=政府环境保护支出 +企业环境保护支出+住户环境保护支出环境保护支出总额=环境保护资本性支出 +环境保护经常性支出2、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污染物产生好排放实物量核算表反映各种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表的主栏为三次产业和住户,表示污染物的来源,宾栏为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类别。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测算:污染物指进入环境后会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危害的物质,包括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水污染物 (如化学需氧量)和固体废弃物(如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废弃物指经济体系在生产、消费或积累过程中丢弃、泄露或排放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可以从产生和排放两个节点上测算污染物。产生量指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则指排入环境的污染物。二者之间的差别是污染物的处置,可能由产生者自己处置,也可能由专门的污染处置单位(如污水处理厂)处置。经过处置后,污染物可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或降低浓度,实现“达标”排放, 直接减少对环境的排放。二、人口和劳动力核算人口和劳动力核算反映核算期内我国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状况以及生产中劳动投入情况。通过对劳动投入的标准化测度,为计算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基础信息。生产率核算反映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劳动生产率反映经济总体或分行业劳动力单位时间的产出效率,等于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体或某一行业的增加值与劳动投入的比值。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之外的其他要素对产出的影响,主要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一)基本结构人口和劳动力核算包括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核算表和劳动投入核算表。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核算表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核算表反映核算期初和期末我国人口和劳动力资源总量、结构及变动情况。表的主栏为人口及劳动力期初、期末存量及当期的变化量;宾栏为总人口及按城乡和劳动年龄分组,其中,劳动年龄人口又按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分组。2、劳动投入核算表劳动劳动投入核算表反映核算期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就业人 口和实际工作时间。主栏为三次产业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宾栏 为就业人口、人均实际工作小时和核算期实际工作总工时。(二)基本概念与指标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核算表总人口指我国核算期末的所有常住人口。其中,16 周岁以上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可以划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两类。劳动力人口指在 16 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生产活动的常住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就业人口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具体指年满 16 周岁,为取得报酬或经营利润,在调查周内从事了 1 小时(含 1 小时)以上 劳动的人员;或由于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但有工作单位或场所的人员;或由于季节性歇业、单位不景气放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但不满三个月的人员。失业人口指年满 16 周岁,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工作,正在寻找工作且马上可以开始工作的人员。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核算表中指标间关系如下: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2、劳动投入核算表劳动投入可以用就业人数粗略估算,但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劳动投入,通常需要根据不同劳动投入的特点进行标准化测度,即根据分行业就业人数和人均实际工作时间对劳动投入计算实际工作总时间。实际工作总时间指劳动力从事货物和服务生产活动所使用的时间。具体包括:直接时间,即在任何地点为完成工作职责而使用的时间;相关时间,包括等待工作指令时间、因公外出时间、工作培训时间以及完成协议中列出的其他任务所使用的时间;停工时间,包括工人可以工作但由于暂时的技术,材料和经济性质等原因而不能开工的时间,休息时间。劳动投入核算表中指标关系:实际工作总工时=核算期平均就业人口×人均实际工作小时×核算期实际天数三、卫生核算卫生保健活动指利用医学知识以提高和维持人体健康状况,预防影响健康状况恶化、减轻不健康影响为主要目标的活动。卫生核算是以卫生保健活动为核心的扩展核算,其目标是借助于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对全社会卫生保健活动进行宏观核算,一 方面显示与卫生保健有关的支出及其资金来源情况,另一方面显示卫生保健产业活动及产品供求情况。通过卫生核算,可以描述卫生保健自身的生产、分配、消费、投资过程,分析其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一)基本结构卫生核算即编制卫生总费用表、卫生供给表和卫生使用表。卫生总费用代表全社会用于卫生保健方面的总支出。卫生总费用表分别按来源法和机构法核算卫生总费用及其详细构成数据,从资金筹集和资金使用两个角度揭示了卫生资金在不同运动环节的流量和内部构成。其中,来源法体现卫生费用的资金负担状况,机构法体现卫生费用发生的环节。卫生供给表和卫生使用表的核算对象是卫生保健活动。卫生供给表描述卫生保健机构提供的卫生保健产品(货物和服务)产出及进口,卫生使用表描述卫生保健产品的使用去向。(二)基本概念与指标1、卫生保健活动卫生保健活动指利用医学知识以提高和维持人体健康状况、预防健康状况恶化、减轻不健康影响为主要目标的活动。2、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指一定时期内用于卫生保健的货物和服务的资金总额。3、卫生核算的扩展卫生核算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扩展:一是将家庭获得的用于护理残疾人的现金转移视为服务成本(劳动者报酬)而计为产出;二是卫生服务的最终消费包括与职业相关的卫生服务,例如对员工健康的监控和在工作场所内外提供的治疗保健;三是卫生核算将零售商销售的产品全部计为产出。(三)核算分类卫生核算分类主要有卫生保健功能分类、服务提供机构分类和筹资方案分类。此外,还有与这三个维度密切联系的补充分类, 如服务提供要素分类等。卫生保健功能分类(ICHA-HC)主要包括:治疗服务、康复服务、长期护理(卫生)、辅助性服务、医疗用品、预防服务、 治理、卫生行政和筹资管理等;卫生保健提供机构分类(ICHA-HP)主要包括:医院、可居住长期护理机构、门诊服务机构、 辅助性服务机构、医疗用品零售机构、预防服务机构、卫生行政与筹资管理机构、其他经济单位、国外卫生服务机构等;卫生保健筹资方案分类(ICHA-HF)主要包括:政府计划和强制性卫生筹资计划、自愿医疗保健支付计划(家庭卫生支出除外)、家庭卫生支出、国外筹资计划等。此外,按服务提供要素(ICHA-FP) 可分为:雇员补偿、自我雇佣者报酬、材料和服务使用、固定资本消耗等。四、旅游核算旅游核算是以旅游经济活动为核心的扩展核算,国际上通常称为旅游卫星账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制定的《2008年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TSA),是推荐各国使用的旅游核算的标准文本。TSA对旅游的消费和供给、相关产业的生产和资本形成,以及与旅游有关的各种非货币信息,实行综合测量,反映旅游活动的供求关系及与其他部门的联系。我国旅游核算遵循 TSA 的基本原则和编制方法,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精简了账户内容和指标设置。(一)基本结构旅游核算即编制旅游生产核算表。旅游生产核算表反映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生产和消费旅游产品的情况。主栏为按产品类别分列的旅游产品,宾栏为按产业类别分列的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 行向看,反映旅游产品由哪些产业部门提供,各提供多少,行合计反映了某一种旅游产品的国内产出合计;列向看,不仅反映各产业的产出情况,而且体现各产业产出中用于旅游消费的部分。(二)基本概念与指标1、旅游与游客旅游指个人出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文化体育、 健康医疗、短期教育(培训)、宗教朝拜,或公务、商务等目的, 在惯常环境以外进行的,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年,并且不是为了在所访问的地方获取报酬的经济活动。惯常环境指个人经常居住或频繁出入的生活、工作、学习的住所或场所。游客是旅游活动的实施者,指出于个人休闲、或商业及政府事务等目的到惯常环境以外的地方旅行,并且在访问地连续停留时间或预期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年的个人。游客不包括主要目的是在访问地谋生的旅行者,也不包括在其公务地点和家庭所在国之间旅行的外交和军事人员。从国家层面考虑,旅游与游客的关系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本国旅游,即我国常住居民在国内的旅游;(2)入境旅游,即外国居民在我国的旅游;(3)出境旅游,即我国常住居民在外国的旅游。将三方面对应组合起来,得到两个旅游总量概念:(1)国民旅游,指我国常住居民完成的旅游活动,无论发生在国内还是国外;(2)国内旅游,即发生在我国的旅游活动,无论游客是否为我国常住居民。2、旅游支出与旅游消费旅游支出指在准备旅游出行和在旅游出行期间,供自己使用或馈赠而购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以及贵重物品)所发生的所有支付。包括游客自己支付的部分,以及由他人支付或报销的部分。旅游消费是与国民经济核算衔接的概念,指游客为满足旅游需求而获取的货物和服务总额。所有的旅游支出都属于旅游消费。 此外,旅游消费还包括在自有度假住宅居住而虚拟计算的住宿服务以及其他虚拟消费。3、旅游产品与旅游产业旅游产品指为满足旅游需求被游客在旅游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货物和服务。从产品与旅游的对应程度看,旅游产品包括旅游特征产品和旅游相关产品两个类别,前者指主要供游客购买的产品,后者指游客有可能购买但不是主要供游客购买的产品。旅游产业由提供旅游产品的生产活动组成。与旅游产品对应, 旅游产业包括旅游特征产业和旅游关联产业。旅游特征产业指其产出主要用于满足旅游需求的生产单位,即提供旅游特征产品的生产单位的集合;旅游关联产业指生产旅游相关产品的生产单位的集合。(三)核算分类旅游核算分类包括两种:旅游产品分类和旅游产业分类。1、旅游产品分类《2008年国际旅游统计建议》将旅游产品分为消费品和非消费品。其中,消费品包括旅游特征产品和其他消费品,非消费品包括贵重物品和其他非消费品。2、我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分类我国旅游及相关产业指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为游客直接提供 行、住、吃、游、购、娱等旅游服务,以及为旅游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按照《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我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分为旅游业和旅游相关产业两大部分。旅游业指直接为游客提供出行、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旅游出行,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综合服务;旅游相关产业指为游客出行提供旅游辅助服务和政府旅游管理服务等活动的集合,包括:旅游辅助服务, 政府旅游管理服务。 我国在《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基础上核算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我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是从旅游及相关产业角度沿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概念而形成的,反映我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在当期生产活动中创造的与游客旅游需求有直接联系的那部分最终产品价值,包括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五、新兴经济核算新兴经济: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体,由互联网和新技术革命推动的,以信息化和产业化深度融合、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本的高效投入和减少对物质要素的依赖为标志的一种经济形态,表现为传统经济活动的转型升级和新型经济活动的兴起。新兴经济核算是以新兴经济活动为对象的核算。到目前为止, 国际上尚未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具有严格意义的“新兴经济” 概念,更没有形成一个国际通行的新兴经济核算的范围、分类和 方法。为及时准确反映我国新兴经济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在深 入调查研究和充分借鉴国际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提出 我国新兴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一)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当代新兴经济主要包括分享经济、信息经济、 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能制造经济等内容,并呈现四个主要特征:1、以信息技术突破应用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作为技术基础。2、以信息(数据)为核心的经济要素提高社会生产效率。3、以智能制造为先导融合构造现代产业体系。4、以货物和服务多样化为导向创新社会分工形态。(二)分类标准为及时反映新兴经济发展动态,准确把握新兴经济活动类型及特征,科学界定新兴经济统计范围,国家统计局正在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研究制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派生分类,是新兴经济核算的基本依据。(三)核算内容从核算内容看,新兴经济核算主要包括以增加值为核心的生产核算和收入核算。1、核算范围新兴经济增加值核算范围包括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中的所有具有新兴经济特征的货物和服务生产活动。由于新兴经济活动变化快,其核算范围具有动态性。随着新兴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新兴经济认识的加深,新兴经济概念会不断延伸,新兴经济活动的范围会逐步扩展,新兴经济的核算范围也会随之调整。2、核算方法根据新兴经济特点和基础资料状况,新兴经济增加值核算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进行核算。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新兴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新兴经济生产法增加值等于新兴经济总产出扣除相应的中间投入。新兴经济总产出指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新兴经济活动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新兴经济中间投入指生产单位在新兴经济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外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反映新兴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新兴经济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新兴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基础资料主要来自新兴经济活动单位的统计资料、财务资料,有关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以及互联网平台的相关资料等。由于新兴经济活动具有跨界、融合的特点, 因此,为了准确反映新兴经济活动成果,统计单位应采用产业活动单位。

[考试报名]全国高级统计师考试时间|报名时间|报名入口[成绩查询]全国高级统计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查询入口[真题答案]全国高级统计师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考试政策]高级统计师报考条件|免考条件|考试科目[培训课程]最新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试高清视频辅导课程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