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 > 详情
开启新能源车超充时代 宁德时代发布神行超充电池

来源搜狐汽车   2023-08-17 13:32:25

8月16日,宁德时代发布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实现了“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超快充速度,并达到7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极大缓解用户补能焦虑,全面开启新能源车的超充时代。

“随着电池能量密度不断突破,电动车续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如今消费者更加关注快速充电的问题。”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神行超充电池就是为普通大众而来,让大家感受到科技突破带来的红利。

“有比手机充电还快的电动车吗?”、“高寒地区不配拥有快充吗?”、“超充是真香没错,但安全有保障吗?”随着续航里程不断提升,纯电动汽车充电速率慢当前成为困扰消费者的一大难题。


【资料图】

如今,这一难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8月16日,宁德时代发布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实现了“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超快充速度,并达到7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极大缓解用户补能焦虑,全面开启新能源车的超充时代。据悉,神行超充电池即将在今年底实现量产,搭载神行超充电池的电动车也将在明年一季度上市。

“在确定产品名称之前,我们明确了两个原则,那就是让所有人感受到快,以及品牌要有亲和力,神行既是古人对数字的礼赞,也是国人对出行的期待。”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事业部CTO高焕表示,神行超充电池是科技普惠的再次证明,也是我们坚守初心的实践,让最新的科研成果惠及大众,让技术创新推动行业运营,让极致的驾驶体验通向未来。

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事业部CTO高焕

作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技术储备毋庸置疑。自2011年成立以来,宁德时代受到众多车企的信赖;2022年推出的麒麟电池,续航达到1000公里;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凝聚态电池,最高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

基于此,宁德时代不断收获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使用量分别23.4GWh、32.5GWh、36.2GWh、96.7GWh和191.6GWh,已经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

“随着电池能量密度不断突破,电动车续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如今消费者更加关注快速充电的问题。”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神行超充电池就是为普通大众而来,让大家感受到科技突破带来的红利。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我国纯电动汽车依然保持增长状态,但增幅已经远不及插电式混动。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纯电动车型累计产销330.1万辆和326万辆,增速分别为28.3%和29.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128.7万辆和12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3.3%和87.4%。

“目前,混动汽车增速高于纯电动车,也成为车企发展的重要方向,因为其解决了纯电动车高速长途出行难、冬季电池衰减,以及充电不方便等问题。”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

宁德时代推出神行超充电池有望改变当前新能源“纯电动增速放缓,插电式混动走强”的市场格局。

“神行超充电池可以做到充电10分钟,行驶800里的超级充电速度。”高焕说,这也意味着仅10分钟的充电时间便可实现驾车,从北京到济南、从上海到合肥、从宁德到金华、从重庆到贵阳的创新体验,真正践行“随行操作,十分轻松”的承诺。

吴凯指出,宁德时代始终聚焦电化学本质,在材料及材料体系、系统结构等方面全方位持续创新,神行超充电池再次突破磷酸铁锂材料体系的性能边界,开创性地实现超快充、长续航和高安全兼得,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创新风向。

具体来看,神行超充电池采用超电子网正极技术、充分纳米化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并搭建超电子网,降低了锂离子脱出阻力,使充电信号快速响应;负极材料采用宁德时代二代快离子环技术,对石墨表面进行改性,增加了锂离子嵌入通道并缩短嵌入距离,为离子传导搭建“高速公路”。此外,宁德时代研发了全新的超高导电解液配方,有效降低电解液粘度,显著提升电导率;优化超薄SEI膜,进一步降低传导阻力。

在率先实现4C超充的同时,神行超充电池还通过结构创新、智能算法等方式,兼具长续航、全温域闪电快充和高安全等性能。

据介绍,在宁德时代CTP3.0的基础上,神行超充电池开创性地运用一体成组技术,轻松实现700公里以上的续航;常温状态下,10分钟可充至80%SOC,即使在-10℃低温环境下也可实现30分钟充至80%。

“科学在为应用服务,而应用的前提则是安全。”神行超充电池使用改良电解液,并配备高安全涂层隔膜,为电池安全上了“双保险”。此外,宁德时代通过智能算法对全局温场进行管控,打造故障实时检测系统,克服快速补能带来的诸多安全挑战,使神行超充电池具备极致的安全水平。

高焕表示,神行超充电池的问世,是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将加快推动全面电动化进程。未来,宁德时代将继续践行“科技平权”理念,推动前沿科技的普惠应用,为人类新能源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