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辆大众ID.4在杭州的某高速收费站失控撞上了分流路基,碰撞后几秒钟,车辆自燃起火,车上四人不幸遇难。
看到这起事故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这辆车不减速?毕竟这不是一个正常行为!人和车肯定有一个出了问题。
(相关资料图)
然而,正当我想要在各大资讯平台寻找答案的时候,找的更多是网友们对电池安全的质疑——说三元锂电池不安全,尤其是NCM811这种高镍电池,化学特性更加不稳定,更容易起火自燃,然后就开始骂大众在电动车领域就是“杂牌”,讽刺大众ID.4在中保研碰撞测试的成绩。
如果因为这起事故而给大众的电动车贴上任何标签,大概也是把节奏带偏了。以这么高的车速——目测车速应该超过100km/h——撞上一个完全刚性的石墩,估计连坦克都顶不住,别说ID.4这种乘用车了。
事实上,电动车碰撞后起火的案子不胜枚举!别的先不说,就特斯拉这种被称为纯电动车市场的领导者也有非常多的案例。
2018年的3月,一辆特斯拉Model X在美国101号高速公路上与同向的马自达发生了碰撞,事后车辆也发生了自燃,驾驶员同样不治身亡;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案例。两年前,一辆Model S在休斯顿高速行驶时失控撞上一棵树后起火自燃,造成了两人死亡。
去年林志颖的那一起事故可能不够典型,但也值得拿出来说说。那一起事故其实碰撞的速度并不特别快,但事故发生后,车辆也很快就起火自燃了。如果不是有路人相救,林志颖也只能在上帝面前唱《十七岁的雨季》。
在这些案例中,没有人去质疑特斯拉的车辆安全性如何如何,所采用的电芯成分怎样怎样,反而在大众ID.4这起事故中讨论起来,真是叫人奇怪。
其实,任何安全性能在极端的案例中,都不值得拿来讨论。就像在一套能让所有人都考零分的数学卷面前,我和北大韦神的水平是一样的,反正都是零分。这时候,你来讨论韦神为什么会得零分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真想要证明大众是杂牌电动车,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同样的事故,你用特斯拉、用比亚迪来跑一趟,看看它们是不是就能避免起火爆炸。其实,中保研和中汽中心一直在做这件事情,只是碰撞的工况没有那么极端,还在可控的范围内罢了。
太难和太容易的考试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不能将人才分层。
当然,这起事故还是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也即电池安全在整车碰撞中的重要性。
市面上几乎所有电池都是易燃易爆的,三元锂电池也好,磷酸铁锂电池也罢,只是后者的安全性相对高一些而已。在遇到上述ID.4这种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短路的事故,电池大概率会自燃爆炸的,尤其是在这之前车辆高速行驶了一段时间,电池包满载输出,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更是会一点即燃。
可是,现在许多厂家比较重视的还是电芯,或者电池包单体的安全性,只是做了针对电池包的一些强制试验,例如国标中要求的火烧、水浸、跌落,了不起的就把针刺试验也做了,但是对于电池包在整车碰撞的安全性依旧是欠考虑的。
这不是说电池包的单体安全性不重要,当然也非常重要,但是脱离整体讨论单体,始终还是有点以偏概全的味道。就像你把防撞梁做得很粗壮也并不意味着你的整车碰撞安全就是过关的。
如果没有这些针对性的测试,可能你永远不知道电池包周边的一些电子元器件会不会在事故中成为导火线,把原本不会爆炸的电池包给点燃了;也不知道底盘上的一些硬件有没有刺穿电池包的可能,造成大面积的短路,从而引起爆炸;更不知道电池包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形变会不会挤压里面的电芯,导致悲剧的发生。
更多不可控的因素需要更多的实践去验证了。然而,截至目前为止,中汽中心和中保研这两家第三方的碰撞测试机构还是没有针对电动车的碰撞测试,例如侧面的柱碰、托底等等碰撞工况。即便是车企也少有会去设计相关的碰撞工况,去卷一些别人不会去卷,但涉及用户生命财产的地方。
也就在前几天,吉利才在中汽中心进行了业内首个新能源汽车中高速底部碰撞测试。
大众ID.4这次碰撞事故所引起的巨大的舆论轰动,可能会让更多人重视电池安全在整车碰撞事故的重要性,让电池安全更上一个台阶。
怎么说也不能让这血白流了!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
———— END ————
法
律
顾
问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