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柠檬
(资料图片)
出品:CAR位
没想到年初的降价潮只是竞争开胃菜,一系列掀桌子的操作后,将车市内卷推向一个新高度。但在刺刀见红的竞争中,车企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维持表面和谐,下场捅刀子开始成为新的爆点。
5月25日,长城汽车官微发布一篇声明。内容显示,2023年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有意思的是,这天也是比亚迪宋PRO DM-i车型上市的日子。挑在这个节点发布,指向性不言而喻。消息一出,迅速抢占了舆论热点,同样将国内车企间的矛盾明晃晃摆上了台面。
股价齐跳水,竞争底线再刷新
针对长城的控诉,比亚迪目前已经给出明确回应,主要分为四点。首先是表达了自己对任何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强烈反对;其次是质疑长城的程序不公,因为测试车辆由长城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因此检测报告不能作为依据;还有一个是对自己产品有信心;最后一个是呼吁自主品牌要抱团取暖。
从4月份提交材料到现在5月份,长城汽车同样态度坚决。对于比亚迪的回应,其表示“以声明信息为准,长城汽车正在密切关注立案及处理进展。”
对于这场隔空大战,股市最先给出了直接反馈。截至发稿前,比亚迪A股股价下跌2.4%,港股比亚迪股份跌超5.6%,长城汽车A股和港股分别下跌6.2%和7.4%。从第一回合来看,长城显然是尴尬的。别人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长城这波损失的明显要更多。
比亚迪旗下众多高管则转发了同一段话作为回应: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其实作为自主品牌的两大头部选手,长城和比亚迪交恶由来已久。今年3月的“长城汽车新能源干货大会”上,长城就曾宣布推出1000万元悬赏计划,开展专项净网行动,以打击网络水军,字里行间都有暗自内涵比亚迪。
今年5月中旬哈弗枭龙系列发布会上,更是暗指有的车企‘在行驶中自燃、A柱变形却鸦雀无声’。这种火药味在这次举报中来到最高顶点。
直接摊牌的背后也是刷新了车企竞争的新底线。此前长安曾公开控诉吉利设计抄袭,本来已经是不留情面,但对比之下,长城的开撕显然将竞争推向一个新局面。
互撕结果大猜想
预测这波互撕结果前,不妨先看一下这次争论的聚焦点,主要是围绕高压油箱和常压油箱展开。
具体来看,常压油箱内燃油蒸气压力达到4~7kPa时,位于燃油箱上的燃油蒸气阀打开,燃油蒸气将被释放到炭罐内。相比之下高压油箱一般可以承受35-40kPa的蒸气压力。
相较常压油箱,高压油箱的成本更高,目前常规燃油车型全部都是用的常压油箱。随着更省油的混动动力系统特别是插混的流行,高压油箱逐渐成为了车型的标配。
这样搭配的好处是既能保证安全也让尾气排放达标。目前无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除了比亚迪外的PHEV车型,全部都是采用高压油箱。
如果长城举报属实,比亚迪明显有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排放的嫌疑,最终将会面临相关部门高额处罚。不过从比亚迪的回应来看,并未正面回复常压油箱的问题,而是将关注点引到磨合期上。顾左右而言他的做法不免让人觉得是在转移注意力。
但是对于长城来讲,这波堵上品牌声誉的操作,同样风险巨大。目前网友大部分都指责长城吃相难看,破坏了自主品牌抱团取暖的局面。即便是其最关心的销量层面,打击了比亚迪不一定能给自家带来多少流量,毕竟流量还会分到其他自主品牌。
不过长城销量下滑确实是不争事实,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长城汽车是销量跌幅最为惨淡的自主车企,同比大跌41.7%。不仅是销量下跌,新能源板块也没有进入预期轨道。数据显示,长城汽车新能源1-4月累计销售42671辆,占到所有销量的13.74%,渗透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31.26%。
虽然在火热的插混市场带来了被寄予厚望的枭龙系列,掀桌子的架势即便诚意满满,但最终市场表现还有待观察。
相比之下比亚迪则是持续稳坐销冠宝座。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前4月,比亚迪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累计份额达到38.2%,是第二名特斯拉中国的4倍。随着宋PLUS DM-i冠军版、宋Pro DM-i冠军版等车型的到来,枭龙系列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个节骨眼上拉扯同行,即便是最终成功了,对其后续的品牌形象必然有一定影响。但从目前长城坚定的态度来看,显然它已经顾不了这么多。
但是话说回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最终鉴定结果出来之前,一切都只是猜测。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这次举报也相当于把监管话题提上了日程,毕竟是严峻的污染问题,监管部门又将作何感想?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