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特斯拉对全系国产车型售价上调2000元,Model 3售价上调至23.19万元,Model 3高性能版涨至33.19万元;Model Y上涨至26.39万元, Model Y长续航版上涨至31.39万元,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上涨至36.39万元。
同时,特斯拉也上调了其在北美和日本市场的售价。不过此番涨价之后,特斯拉售价仍旧大幅低于今年年初大降价之前。分析师们认为,特斯拉的涨价不太可能消除该公司此前大降价对利润造成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毛利率降至两年以来的低点。
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特斯拉上调售价显得十分突然。目前,特斯拉采用的动态定价策略究竟如何运作,外界仍旧并不知情。不少网友戏言,“涨价是为了补贴爆炸的Space X”。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第一季度
上海超级工厂贡献特斯拉过半产能
从中国市场来看,特斯拉近期表现也并没有十分突出。最新交付数据显示,其2023年第一季度交付电动汽车42.29万辆,同比增长36%。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中国总销量为22.93万辆,同比增长21%。特斯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文件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季度总营收233.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为48.91亿美元,同比增幅为5.18%,落后于整体增速。但上海超级工厂依旧贡献了过半产能。
路透社在文章中提到,特斯拉此番涨价反映了动态定价策略,自1月以来,特斯拉已从传统汽车行业模式的固定价格转向更接近航空公司或拼车的实时定价模式。
马斯克在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提到,2023年特斯拉的经营方向是尽快提升汽车和能源业务规模,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甚至可能零利润销售特斯拉。同时他还提到,特斯拉使用有关生产、订单和库存的实时数据来决定汽车的售价,但并未对具体策略做出解释。
此前掀“价格战”
马斯克说不考虑以定价打击对手
自去年以来,特斯拉就在全球范围内打响了价格战。在中国市场,年初特斯拉对Model 3及Model Y两款车型进行了大幅调价,下降幅度在2万至4.8万元,Model 3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降价力度最大的基础版Model Y降幅高达20%。
进入4月后,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再次掀起新一轮降价潮。目前,特斯拉在丹麦、新加坡、德国、中国香港、美国等市场已官宣降价,涉及车型主要为Model 3和Model Y。
特斯拉的大幅降价,也被认为是国内车市“价格战”的导火索。不过,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降价,是其面临激烈竞争采取的一种方法。随着比亚迪等“中国同行”的崛起,特斯拉的“价格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恰恰证明了中国品牌做得好。
除了“卷”价格外,上月特斯拉还宣布,正式在中国大陆地区面向部分非特斯拉品牌电动车辆试点开放其充电站,推动其“充电网络开放试点计划”落地。
据介绍,首批试点开放的充电站,包含10座超级充电站、120座目的地充电站,可用车型包括宝马、奔驰、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等30个品牌的37款新能源车型。该计划后续还将在更大范围内覆盖特斯拉充电网络,不断扩大对不同品牌和车型的服务范围。
开年以来的汽车降价潮真的拉动销量了吗?特斯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4月20日,特斯拉公布最新财季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Q1,特斯拉实现营收233.3亿美元,同比增长24%,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为25.1亿美元,同比下降24%。总体来看,这是一份并不完美的成绩单,降价带来了明显的销量增长,但盈利能力的下降速度也超出了市场预期。
根据FactSet的数据显示,2023年Q1,华尔街分析师对特斯拉的利润预期为26亿美元,调整后的每股收益预期为0.86美元,而特斯拉实际每股收益为0.85美元。此外,特斯拉毛利率也从去年的29.1%降至19.3%,不仅未达华尔街预期,更低于20%的经营目标线。
对此,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财报发布会后的业绩电话会上表示,若从长期来看,20%的毛利率仍是特斯拉要坚守的业绩底线,但从短期来看,相较于利润而言,规模对特斯拉更加重要。
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多个市场登顶最畅销车型,生产和交付纪录均创历史新高。特斯拉Model Y成为欧洲第一季度最畅销车型,同时也是美国第一季度非皮卡车中的最畅销车型。
针对饱受关注的定价策略,马斯克声称,“我们不考虑通过定价打击竞争对手,我们只考虑自己总体的战略,人们是否喜欢我们的车,是否买得起我们的车,我们是否能改善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未来零利润出售都是可能的。”
消费者持续观望
汽车市场价格战还会继续吗?
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以下简称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 Inventory Index)显示,2023年3月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处于不景气区间。“3月,湖北省政企联合补贴大促销引发跨省购车潮,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数十个省市跟进推出购车优惠政策。经销商门店客流迅速提升,由于消费者观望情绪较浓,订单及成交率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汽车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流通协会方面表示。
中汽协和流通协会也先后就车市“价格战”发声。中汽协方面公开呼吁,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汽车流通协会也表示,近期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促销政策,如果都效仿武汉,即只对所在地生产的汽车品牌进行补贴,这势必造成汽车市场的分割和市场秩序的混乱。
对于价格战是否还会持续,各个车企看法并不相同。
“我相信中国的正向增长不应该基于价格战。价格战只会伤害客户对产品、对品牌的信心,这一举措并不是长久之计,保时捷也从来不想参与到价格战当中,更不会受任何量化目标的影响,我们从来都是把发展作为长期的价值。”负责保时捷销售与市场业务的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冯佩德(Mr.Detlev von Platen)在2023上海车展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对近期中国车市价格战的看法。
然而,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杨大勇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价格战刚刚开始,中国还有150家以上的汽车企业,说明价格战还不够惨烈,还没有打到大家过不下去的程度。3月份是库存车的价格战,进入到4月份以后,就是新车的价格战,不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电动车还是混合动力车的价格都非常具有竞争力,而且我认为,未来价格战竞争将更激烈,是躲不过的。”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特斯拉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上仍有一定的“定价权”,其价格变动也是竞品不得不看的风向标。但以目前汽车行业的销售情况来看,多数车企确实难有涨价的勇气。
5月1日,多家造车新势力发布销量数据,蔚来、小鹏、极氪、零跑等主流新势力的月度销量均未超过一万辆,而在去年下半年,月销量过万辆是这些车企的常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研结果显示,3月底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1.78,环比下降7.8%。该系数的警戒线为1.5,高于1.5即表示市场供大于需,终端库存仍旧处于高位,销售压力较大。
天风证券表示,预估特斯拉订单转化率约在60%,消费者观望情绪重,只下订不提车。此轮涨价释放重要拐点信号,有望刺激订单转化,同时减缓其他车企降价压力,下游消费有望迎来复苏。
据每日经济新闻、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