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留下的“烂摊子”,崩了
#4月财经新势力#
(资料图片)
作者 | 吴雯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这次轮到了天际汽车。
投资家网获悉,天际汽车于近日宣布停工停产,成为2023 年以来,继威马汽车之后第二家经受生死考验的造车新势力。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不久前那一场由多达40 余家车企掀起的轰轰烈烈的价格大战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当时,就有造车大佬预言: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开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如今,威马汽车、天际汽车相继卷入其中,下一个会是谁呢?
一
一则停工停产通知,将天际汽车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天际汽车(长沙)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一则通知称,鉴于公司目前的资金情况及生产与销售计划,自2023 年4 月1 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工停产政策。
停工停产期间,员工的社保公积金仍将按照原基数申报。第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但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后,将按照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生活费,直至公司恢复生产。
在此期间,员工如果有新的就业机会并决定主动离职,可提前告知人力资源部并办理离职手续。而停工停产的具体岗位及人员名单和恢复生产的具体日期将由各部门另行通知。
有接近天际汽车的人士表示,通知停工停产的岗位主要在工厂和销售部门,其他部门目前没收到通知。此外,年后至今已有2 个多月没发工资,后续情况还不知晓。另有天际员工爆料,公司已经出现大面积离职潮,部分员工亦出现拖欠年终奖的情况。
虽然很多人对天际汽车了解不多,但其并非无名之辈。说到天际汽车,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充满争议的名字——贾跃亭。
遥想当年,贾跃亭决定进军造车领域后,分别成立了三家汽车公司,即乐视汽车、法拉第未来和电咖汽车,其中电咖汽车就是天际汽车的前身。
经过两年的打磨,电咖汽车于2017 年11 月推出电咖EV10 ,补贴后价格约为5.98-6.78 万元,由东南汽车代工制造。电咖汽车成为同期造车新势力当中最早开始交付的车企之一,也算小小风光了一把。
不过,随着乐视系资金链断裂,贾跃亭将其持有的电咖汽车35% 股份清空,转给了时任乐视汽车CEO 的张海亮。2018 年,电咖汽车更名为天际汽车,同时进军高端市场。
区别于“蔚小理”的代工生产模式,天际汽车决定自建生产基地,先后在湖南长沙、浙江绍兴和广西南宁自建工厂,规划总产能达22 万辆。其中,天际汽车首座工厂位于绍兴,项目规划占地1000 亩,总投资额达55 亿元;第二座工厂于2021 年6 月在长沙建成投产。
此外,2022 年12 月,天际汽车与沙特本土企业Sumou Holding 合资签约,计划共同在沙特阿拉伯进行两期约5 亿美元的投资,以设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年产约10 万辆新能源车。
虽然工厂建了不少,但天际汽车的产品力似乎存在不足,目前仅向市场推出ME7 和ME5 两款车型,且销量不尽人意。2022 年全年,天际汽车的总销量仅为5321 辆,还不及头部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的单月销量高,工厂产能严重过剩。
其实,天际汽车绍兴工厂去年已经停产,南宁工厂和青岛工厂并未实质性投入生产,全国唯一生产的只有长沙工厂,但生产状况也不稳定。如今长沙工厂停工停产,意味着天际汽车全国生产基地全面停摆。
二
众所周知,造车是名副其实的“烧钱游戏”,而自建工厂的造车模式堪称“超级烧钱游戏”。
天际汽车坚持自建工厂造车,但其产品销量并不理想,那么造车所需的大笔资金从哪里来呢?答案是融资。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天际汽车累计完成11轮融资,已公布的投资金额就接近100 亿元,投资成员包括乐视网、兴业证券、上海电气、南宁产业投资集团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 月中旬,即天际汽车宣布停工停产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天际汽车正在推进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超7.5 亿人民币,以推进复工复产。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这一轮资金原定于最晚3 月24 日到账,融资方暂不便透露。但从目前的官方信息来看,天际汽车暂未公布上述融资的具体情况。
虽然可能有新的融资进账,但天际汽车本身存在自我造血能力薄弱的问题。从2018 年至今,天际汽车仅推出两款车型,且销量少得可怜,在巨头林立的造车新势力阵营当中早已沦为边缘角色。
换个角度来看,即便有源源不断的融资支持,但投资者是讲究回报的,天际汽车不停烧钱自建工厂,但新产品开发进度迟滞,工厂产能严重过剩,那么烧钱自建多座工厂的意义何在?一旦投资人回归理性,天际汽车靠融资讲故事的路就很难继续走下去了。
类似的例子已经出现,今年2 月被曝开启新一轮降薪措施的威马汽车,与本文的主角天际汽车多有雷同。
首先, 威马汽车是业内首个自建工厂造车的新势力品牌。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是从传统汽车行业走出来的大佬级人物,他最知名的事件就是助力吉利花费 18 亿将沃尔沃收入囊中,并主导了沃尔沃在中国的正式落地与强势崛起。
从传统车企走出来的沈晖,坚信自建工厂才能把握品质,并公开表态:“如果选择代工生产,我会天天睡不着觉”。威马汽车自建工厂几乎不计成本,其生产基地是现代化工业4.0 工厂,配套了约200 台机器人,主生产线实现100% 自动化。
虽然自建工厂看起来非常高大上,但威马汽车并没有足够的订单来消化产能,目前两个工厂的产能利用率约为20% ,与天际汽车一样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
其次,威马汽车也是资本的宠儿,自2015 年成立以来累计完成11 轮融资,2020 年完成了号称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100 亿人民币融资。威马汽车已公布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而“蔚小理”上市前融资额均未超过200 亿元,威马汽车融资额在业内屈指可数。
今年1 月,有媒体报道称,威马汽车官宣约有20.1 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即将到账。在此期间,威马汽车宣布,拟借壳港股上市公司Apollo 出行寻求上市,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威马汽车已经成功续命。
然而,接下来的新一轮降薪措施将威马汽车打回原形,有声音称其此前官宣的约20 亿融资并未到账。更为严重的是, 接连曝出的负面消息,也让威马汽车的借壳上市进程停滞不前,公司几乎命悬一线。
三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当越来越多车企扎堆入局新能源造车,车企间的竞争自然愈演愈烈。
进入2023 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很多人直言魔幻。 年初,新能源车企在补贴退坡后集体涨价,但这种局面很快便被特斯拉的降价措施所打破。在特斯拉打响价格战第一枪后,各地及各大车企纷纷跟进。
紧随其后,全国多地开启购车补贴模式,北京、重庆等十余地跟风而动,一汽、上汽、奇瑞、北京现代、上汽大众等多家车企加入降价大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多达40 余个汽车品牌上百款车型实施了降价促销,行业内俨然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大战。
在多家车企降价促销的另一端,也有不少车企逆势打起了“保价”牌。简而言之,就是车企承诺倘若在规定时间内所购车型官方售价出现下降,车企将主动补还差价。继理想汽车之后,零跑、哪吒、领克、腾势、极狐、坦克等新能源车企陆续推出限时保价措施。
表面看来,新能源车企当中的“降价派”与“保价派”分属于两大对立阵营。但抛开现象看本质,两大阵营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无非是通过揣摩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以达到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的目的。
在行业风向不停切换之际,新能源车市明显热闹起来,但消费者“看的多、买的少”。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近期调研,除武汉外全国各地4S 店到店客流量大幅增长,成交量却显著下降,部分消费者开始持币待购、等待降价补贴政策。
对此,很多车企与造车大佬早有洞见。比亚迪近期接受调研时表示,2022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供不应求,但来到2023 年产能不足、缺料等情况都大幅改善,行业会进入到“淘汰赛”。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直言,在10 万元-20 万元的产品中比亚迪有定价权,但公司也希望平稳一点,“不要搞得大家很难受,别人都没活路”。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李想也曾表示:“我觉得2023 到2025 这三年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因为市场上不需要那么多公司。”
伴随新能源车企“内卷”加剧,行业“淘汰赛”在2023 年明显加快。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将有超100 款新能源汽车上市,市场竞争程度远胜从前,新势力格局和座次还将迎来数轮冲击和改变。
毫无疑问,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然一片“红海”,各大玩家在拼市占率的同时,成本控制与产品质量同样不容小觑,谁能笑到最后仍是未知数。眼下,威马汽车和天际汽车正在经受生死考验,下一个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