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时间,乘用车市场的变化趋势是,消费者开始全面接受新能源车,放弃燃油车。无它,市场临界点到了。
本刊特约作者 舒畅/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汽车行业的“风陵渡”,就在2023年的头两个月:1月6日,特斯拉突然宣布15%的官方降价,一下给这个市场带来一声惊雷;2月10日,比亚迪推出9.98万元的插混A级轿车秦冠军版,以“油电同价”的姿态开启了一场“掀桌子”的游戏。这两大头部的新能源车企,似乎要对燃油车发起一场总攻,并试图迅速抢占市场。
没想到,3月6日,湖北也启动了一场“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东风系的合资+自主诸多品牌开始了“疯狂甩卖的模式”。其中,东风雪铁龙C6最高优惠9万元,原先20万元级别的车型,现在12万元就可以拿下,售价几乎腰斩。随后,多个品牌和车企也纷纷跟进,开启了新的一轮清仓式降价潮,燃油车是在做最后“厮杀”吗?
如何看待这一波的燃油车清仓大甩卖?这到底是不是汽车行业的“风陵渡”?
让我们回顾过去顺便展望未来,看看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消费者开始全面接受新能源车
从2018年到2022年期间,乘用车市场结构发生极大变化。3年之前,消费者并不是太了解新能源车。
乘联会零售口径的数据显示:2018年,燃油车的销量为2122万辆,占比94.9%;2020年,燃油车的销量为1779万辆,占比为92.22%,依旧还是绝对的主流;突然,到了2022年燃油车的销量仅仅只有1411万辆,占比68.6%。
以2020年为标志,在此之前,虽然燃油车的销量也在下滑,但是下滑幅度在5%-8%之间。但在此之后,燃油车开启了加速下滑的模式,2022年燃油车同比更是下滑近15%,而这还是在叠加了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驱动之后取得的成绩。
好像突然之间,消费者开始抛弃燃油车了。
如果说2022年之前,新能源车对于燃油车的替代主要集中在“哑铃型”的市场,一方面在5万元以下的微型车市场,以五菱宏光MINI EV为代表的A00级纯电小车销量迅速突破100万辆;另一方面,在3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以特斯拉+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也开始迅速崛起。
那么进入2022年之后,在各个价位段都有相应的新能源车型开始崛起:5万元以下,有五菱宏光MINI EV;在5万-10万元,有哪吒V和零跑T03;在10万-15万元,有比亚迪秦Plus;在15万-20万元,有SUV销量冠军比亚迪宋Plus;在20万-30万元,有特斯拉Model 3和比亚迪的汉与唐;在30万-40万元,有理想ONE;在40万元以上,有蔚来和理想L9。
这些车型不仅仅只是新能源车的销量翘楚,更是整个乘用车细分市场销量TOP3的选手。特别在20万-40万元价位段,新能源+HEV车型的销量份额已经开始接近燃油车的份额了。
而燃油车的主要市场空间被新能源车压制在5万-20万元这个细分市场了,这也是传统燃油的A级和B级车核心市场。
到了2023年,燃油车不足够便宜的话,消费者为什么要买?
原价20万元的C6在市场上常年优惠5万-6万元,现在更是只要12万元就可以买到,而在消费者的传统认知中,12万元放在A级合资燃油车轿车中也算是高价了。
于是,陆陆续续会看到:号称16万元的奥迪A4L,20万元的宝马3系等一系列惊掉下巴的价格。
仿佛一夜之间,燃油车如果不足够便宜,就无法打动消费者了。
的确,当燃油车的“体验价值”“性能价值”和“品牌价值”,被更平顺的驾驶感受、更快的加速体验、更静谧的空间体验、更领先的智能座舱,甚至更人性化的服务替代的时候,迎接燃油车的不仅仅是销量的崩盘,也是价格的滑落,更是品牌溢价的破灭。
谁将会成为新能源车的最大受益者
在燃油车时代,广州、上海、重庆、长春、柳州、北京和武汉,这七大主流汽车生产基地构成了中国的汽车制造版图。
如今,因为新能源时代的到来,这样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2022年,西安新能源车的年产量达到了101.55万辆,出人意料的超过上海成为全年新能源产量最高的城市,也成为第一个年度新能源产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
究其原因,西安正是背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超越了拥有特斯拉的上海,这就是进入新能源车时代格局的重塑。
除了西安和上海两个城市,未来还有哪些城市的新能源车能突破年产量100万辆呢?
郑州,拥有比亚迪、上汽、一汽和奇瑞等多个新能源基地,规划产能超过300万辆。合肥,拥有比亚迪、蔚来、大众(江淮合资)、长安和奇瑞的多个新能源基地,规划产能接近300万辆。深圳,在2022年底提出打造“新能源之城”的规划,在坪山和深汕合作区规划产能超过200万辆。常州,也在2022年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的目标,规划产能超过100万辆。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传统汽车生产基地的落寞,只是这一次会轮到谁?
这一波燃油车的降价潮,仿佛是最后的“集结号”,聚集了燃油车最后的努力,来应对新能源的冲击。
也许通过这一波的降价,会彻底的扭转普通消费者的认知:从3年前的对新能源车的不了解(2020年之前),到1年前开始全面接受新能源车(2022年),再到现在放弃燃油车。
很多事物的衰落,并不是按照每年5%的速度缓慢下滑,而是突然到了一个临界拐点后呈现断崖式下滑。
消费者抛弃燃油车,其实也就是一年的时间而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