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银河之光”原型车,吉利设计团队无疑揭示了一个道理:好的设计,俯仰从心,以人为本。
自1998年第一辆吉利豪情下线,吉利汽车至今已历经20余年的发展。但对这家业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重要代表之一的汽车制造商来说,敢想敢为的“少年感”却丝毫未有折损。
从面向经济型市场的自主品牌,到虎视中高端市场的电动玩家,吉利汽车近几年的跃迁式发展似乎表明,在这家汽车制造商的血脉中,青春跃动的拼搏精神甚至较以往更甚。
有意思的是,为其注入全新活力的并非吉利旧将,而是加盟不满一年的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经管会成员陈政,以及由其主导设计开发的最新作品——吉利银河智能电动原型车“银河之光”。
(资料图)
在2月23日举行的吉利品牌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全球首发仪式上,银河之光首度公开亮相。“以人为中心,就像书写代码的闪烁光标,与所有用户一起,编写一个崭新的出行生态。”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在发布会现场,对全新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吉利银河”的品牌内核做出了阐释。
似乎是在印证他口中的品牌理念,身处聚光灯下的“银河之光”则向外界充分展现出出众的颜值、体魄和灵魂。吉利方面相信,在此范式下诞生的全新产品,将全面满足公众对一款“新时代”智能电动车的期待,并为中国新能源带来“新超越”。
按照规划,未来两年内,吉利银河将基于“银河之光”推出7款重磅产品,包括3款智能纯电E系列车型以及4款智能电混L系列车型。
此举让外界清晰看到了,吉利汽车在跃迁式发展背后,所付出的思考与艰辛。
为什么是陈政?
那么,问题来了:陈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是他,一举道破了吉利深藏多年的成功秘诀?
作为一位在汽车行业深耕超过20年的资深设计师,陈政是当前中国汽车设计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是主流车企中首位中国籍全球汽车设计副总裁。
由一位中国籍设计师出身的人士出任企业副总裁,即便放诸整个汽车制造行业,也不多见。严格来说,上一位在汽车行业任至副总裁的设计师,还是宝马前设计掌门人——克里斯·班戈(Chris Bangle)。
吉利的这一任命不仅打破了以往仅由外国人担任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设计副总裁的历史,更是向外界释放出一个强烈而坚定的信号:在大道至简的造车理念之外,吉利汽车对细节打磨的热衷,已达到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商的水准。
而陈政身为一名设计师的初心,也并未随着职务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他的自我定位中,“设计师”和“设计经营者”至今仍分列第一、第二位。
截至目前,陈政在海内外汽车行业积累了21年的设计经验。其中,仅在汽车工业较为发达的欧洲市场,陈政一待就是15年。
“西学东渐、融汇东西”是他的真实写照,而助力中国汽车设计的崛起以及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则是其终极理想。
更多元、宽广的专业视角,叠加对于中国市场的深刻认知,令陈政成为吉利汽车在汽车电气化语境中仰攻高阶市场的不二之选。
一场发生在设计层面的化学反应
作为一名吉利新人,陈政履新后所面对的第一个研究课题,便来自吉利最高决策层。
“中国汽车,如何走向中高端?”李书福曾将这个问题同时抛给了自己和所有吉利汽车人。
尽管面对的是一个并不容易解答的问题,但陈政及其率领的吉利汽车设计团队,似乎已迅速找到了可供循守的方法论。
从根本上推究吉利汽车的品牌价值观,并在自身设计哲学之间,建立与之相符的契合点,是这支新团队所做的第一件事。
“从生产冰箱、制造第一辆踏板摩托车,到成为中国第一家造车民企;从收购国际豪华品牌,到现在的全面电动化转型……造车者吉利,靠的是不断的‘自我革新’和敢闯敢为的‘勇气和信念’。”陈政曾这样总结。
对设计师而言,能够从企业层面获得支持,以对全新创意发起挑战并实现自我突破,无疑进入了一种最幸福的状态。
而在最大程度上允许设计师激荡灵感、发挥创意,也是吉利汽车在当前发展阶段的一大“刚需”。
在陈政看来,随着智能电动技术的发展,汽车设计同时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
一方面,来自机械方面的限制变得更少,科技元素变得更多,汽车设计师的施展空间得以扩大;另一方面,传统审美标准的瓦解以及用户需求的快速更迭,又为汽车设计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可以说,往日那些“绝对安全”的设计已不复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吉利汽车对全新设计力量的渴求,与汽车设计师的职业追求瞬间达成一致,继而产生积极、炽热的化学反应。
“银河之光”有何不同?
在基于价值观领域的思维碰撞确立了方法论之后,陈政及其团队随即将注意力转向了具体实施层面。
对这支设计团队而言,目标清晰、明确:在电气化、智能化的时代框架下,做出“足够好的汽车设计”,以期在满足用户全新出行需求的同时,帮助吉利汽车迈向中高端细分市场。
为此,吉利设计建立了“从文化审美、品牌内核及用户需求出发”的底层逻辑。后者作为一条准绳,对其日常设计方案起到核验作用。
而出于设计师的职业本能,对于差异化的极致追求,又推动着陈政及其团队,对当前的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审美偏好以及吉利汽车的自身优势,进行了深度研究与融合。
最终,该团队计划从“中国味、超想象、真体验”等维度谋求不同——至此,道与术尽皆齐备,一行一止也显得张弛有度。
例如,吉利设计团队基于对中国消费者的洞察,将日益增强的中华审美自信融入其创新,以传承至中、至善、至美的中华美学。
另一方面,与部分友商闭门造车式的做法不同,该团队在正式着手之前,还对西方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将西方审美中对“型”(比例、结构、型面、要素、细节)的讲究,与东方审美中对还原受众“心境”的追求完美结合。
正因如此,在“银河之光”原型车上,人们可以看到取自华夏“伏虎”图腾的整车姿态。通过低重心宽体设计,这款电动轿跑充满蓄势待发的气势。辅以简洁、灵动的车身线条,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也得以增强,风阻系数0.19。
同时,新车上也不乏“光之涟漪”前脸、“飞檐虎视”前大灯、“飞翼重檐”尾灯等用以提点气韵的设计细节,为吉利的这款中高端智能电动产品形成了辨识度极高的品牌符号。
通过科技与人文要素的结合,中国的古典浪漫被有机融合于座舱中。例如,通过贯通式巨幕,吉利设计团队营造出银河环绕的氛围,并借助浅色西子蓝皮革、天然竹纤维地毯等材质,在座舱中复刻出西湖之美。外加基于三潭印月、西子水岸、书山叠嶂等西湖胜景所创的人文主题元素,最终形成一种有山、有水、有银河的和谐生境。
在功能层面,“银河之光”则追求一种使之功能服务于体验,并由后者触发用户情感的高阶效果。
通过更高的集成性,新车实现了化繁复为简约的设计,以减少科技对出行体验的干扰。
在车辆外部,整个车身被科学划分成“前脸”、“侧面”、“车尾车顶”三大“科技集成区”,分别部署卫星天线、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流媒体后视镜、无人机等科技智能硬件。
座舱内,对于智能交互体验的思考被置于首位。借助由中控大屏、左右门板LED屏幕及后排柔性屏幕组成的环抱贯穿式“银河环幕”,信息可在驾乘者之间实现一键“闪送”。例如,前排乘员可将车载信息推送至后排,后排乘员则可向前排驾驶者推送导航、目的地等驾驶辅助信息,大幅提升行车安全性。
除此之外,形如哨兵模式、露营模式、小憩模式、Vlog模式、宠物模式、欢庆模式的智能应用场景也将出现在银河序列新能源电动系列产品中,令出行体验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写在最后
从整体来看,“银河之光”原型车不啻为吉利汽车在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所呈献的扛鼎之作,同时也是陈政及其带领的设计团队所提交的第一份完美答卷。
事实上,基于吉利独有的“体系造车”实力,外加吉利设计团队对设计乃至市场的独到认知,“银河之光”作为吉利天地一体化造车理念的载体,有望为吉利全面电动化转型乃至未来数年的中国电动车设计构建全新范式。
如果说,20多年前,李书福对“造车”一词的概括式总结,提振了中国汽车人勇于迈进的信心,那么借助“银河之光”原型车,吉利汽车将从设计层面,再一次对中国汽车行业的进步带来积极影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