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萧蔷不是墙首先,祸起萧墙的意识是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摆在室内的家具——屏风(萧墙是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或者大门外)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又称“塞门”;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有典故的。
3、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
4、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5、”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6、”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7、’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8、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
9、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10、”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11、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12、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13、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
14、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15、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
16、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17、” 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18、”“萧墙”这一典故出版于《论语季氏》。
19、 春秋末年,鲁国的政权掌握在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大夫之手,颛臾是鲁国的附属国,靠近季孙氏的封邑。
20、季孙氏是公族中最有权势的,他害怕鲁哀公借助颛臾人的力量夺回权力,于是决定派兵攻打颛臾。
21、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正在季康子手下做事,于是就此事来征求孔子的意见。
22、孔子听了后严厉地说:“冉有!这难道不该责备你吗?先世鲁君早就将颛臾的国土封在了鲁国境内,现在为何要攻打它呢?”冉有和子路一听老师责备自己急忙辩解说那不是他们的主张,而是由季康子一手策划的。
23、 孔子说:“一个国家,不害怕贫穷,而害怕不平均;不害怕人口稀少,而害怕不安定,做到平均,就不会贫穷;做到和平,人口会前来归附,然后再施以仁义、礼乐的教化。
24、现在你们二人辅佐季孙氏,不能招致远方的人来归附,反而要在本国内部使用武力,我看季孙氏的用心不在颛臾,而在国君宫室的萧墙内啊!” 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25、” 萧墙,是古代国君宫室大门内(有人说是大门外)面对大门的门屏,又称“塞门”、“屏”,和后代民居大门的照壁有点相似。
26、 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外人的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臣子要到宫室里晋见君王,进宫室首先要经过萧墙。
27、所以萧墙之内指的就是宫内。
28、《论语季氏》中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9、”季孙氏是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把持国政,专横一时,他当时准备去攻打小国颛臾,以扩大自己的势力。
30、孔子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季孙之忧不在外部,而在国内。
31、萧墙之内指的就是鲁国国君的宫内,也就是指的鲁国国群鲁哀公。
32、孔子认为鲁哀公不会坐视季孙的专横跋扈,会寻机惩治季孙氏。
33、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把内部祸乱称作“萧墙之祸”,或称为“祸起萧墙”。
34、就是古代一进家门看到的那个墙、现在城市里少了,不过在农村还有不少!能明白吗!?门墙!。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