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 > 详情
视讯!新势力小组赛:自游家出局,苹果闯入加时赛,小米难进八强

来源搜狐汽车   2022-12-07 19:40:53

12月7日,牛创汽车宣布,因自身原因导致无法交付自游家NV,将在48小时内全额退款,并赠予超过2.4万名意向用户一台NV车模与200元星巴克消费券。消息一出,车圈沸腾,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跨界造车的故事,“还没有开始,就即将结束”了。

纵观整个新造车行业,其实“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自游家并不是个案,许多新势力都陷入了各种各样的困境,与2019年头部新势力车企集体“躺进ICU”相比,第二波淘汰赛已经悄然开幕。


(资料图片)

01

自游家的败局,与威马有何不同?

与一些意在收割韭菜的新造车不同,自游家的离场相对体面。

在今年5月份的采访中,李一男被问到造车失败的情况,他非常坦然地表示:至少我们要留下一笔钱,付遣散费,N+1,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大不了就不搞了,把供应商的钱还了。

从2018年组建汽车团队,到2021年官宣进军电动车市场,李一男造车相当低调。但自游家无论是资金储备还是技术积累,都无法与头部新势力相提并论。据了解,自游家的造车资质是从众泰系的大乘汽车那儿借来的;对标理想ONE的增程式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增程器是东风汽车的,动力电池采购自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以及另一家供应商欣旺达;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自游家也直接采用了供应商的成熟方案。

一款售价27.88-31.88万的电动车型,除了较高的辨识度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显然是走不远的。事实上,这款车发布以后,网上到处都是不看好的声音。在蔚来换电、小鹏智能、理想定位三种鲜明的刀法面前,自游家NV就像一个不成熟的半成品,粗糙且貌不惊人

自游家及时退场,也是一种止损的手段,毕竟造车这件事没有两百亿不会有结果。即便是自游家的老前辈们,如今也有苦苦挣扎寻求解脱的,比如威马。

作为与蔚小理齐名的新造车早期玩家,威马是当时最有希望“小组出线”晋级淘汰赛的,然而现在却沦落到被收购的下场。

12月5日,有传言称威马汽车将借壳“Apollo出行”实现港股上市,而Apollo出行则在公告中透露:公司拟收购一家智能电动车公司,但这桩潜在收购仍在磋商当中。

Apollo出行乍一看像是百度系的公司,实际上却是德国一家电动超跑制造商,后来被香港某投资公司收购,而威马通过一系列操作成为Apollo出行的最大股东,目的就是为了借壳上市,获得融资以支持威马市场布局。

今年以来,威马旗下电动车起火、锁电问题频发,市场口碑一落千丈;产品力太弱,交付量暴跌,再加上内部调整不断,人才流失严重,近期威马内部更是被曝出裁员、降薪的消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威马汽车,似乎已经游走在倒闭边缘。

虽然威马的情况相比自游家更复杂,但导致这两家公司受困的共同原因还是——缺钱。建厂要烧钱,研发要烧钱,生产也要烧钱,门店、建站、出海都离不开资金支持,这是大多数新势力车企的第一道夺命题。

如今自游家急流勇退,威马即便挺过了这一关,也要面临往后更多的挑战。

02

小米紧跟苹果,苹果却跳票了?

新势力阵营除了自游家、威马这种有一款或多款车型上市的品牌,也有小米、苹果这样的未来玩家。一方面,小米、苹果的首款车型要在数年以后才会发布,暂时看不到;另一方面,这两家公司都把汽车的重点放到了自动驾驶上面,而这是个比较未来、科幻的功能。

在近日公布的Q3财报中,小米集团营收、毛利双双下滑,净亏损达到-14.7亿元。小米业绩不佳除了手机市场趋于饱和造成销量下滑,更重要的是研发费用直线上升25.8%达到了41亿元,其中以电动汽车为主的创新业务投入就达到了8.3亿元

作为雷军职业生涯最后一次创业项目,智能汽车在未来可能会超过小米手机的价值,不过在前期,汽车必须依赖手机业务的资金输血,否则雷军无法“再造一个小米”。打算投入100亿美元,在2024年推出首款车型的小米汽车,还希望以首期33亿元的研发费用,将小米自动驾驶打造成行业一流水平,不得不说,小米的野心很大。

很难预测未来的小米是靠小米汽车迈入第二春,还是被小米汽车拖累,现在对雷军而言最重要的是,小米汽车怎样才能活下来、冲进全球前五。无论是手机行业还是汽车行业,小米对苹果的“追随”都十分明显。

而苹果造车项目“泰坦”历经八年,至今依然只是个PPT,研发了多年的自动驾驶,也在近日迎来了变局。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汽车已经放弃发布L5级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并将新车发布日期延迟一年至2026年。在此之前,关于苹果汽车(Apple Car)的描述是“无方向盘和刹车踏板”,能够实现L5级全自动驾驶,但是现在,苹果将方向盘和踏板重新装回新车,且只支持高速公路上的自动驾驶功能。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调整,是因为苹果公司也意识到了自动驾驶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并不可行。这样一来,苹果也只能与新势力车企一样,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进行创新了,但站在他们面前的,是特斯拉、蔚小理以及正在努力转型的主流传统车企,小米、苹果想成为头部车企,压力不小。

Golight点评

2022年是造车新势力接受考验的一年,特斯拉的电动车份额被传统车企抢夺,蔚小理面临着产品迭代的可持续增长问题,以及传统车企涌入电动车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向新造车企业施压。如果未来只剩下10家车企的话,新势力会有几家能撑到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