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 > 详情
【世界报资讯】别再说国产汽车烂了,现在国外已经供不应求

来源搜狐汽车   2022-11-22 09:42:30

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8月中国的汽车出口量达到30.9万辆,首次超越日本(29万辆)成为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资料图片)

更令国人扬眉吐气的是,部分自主品牌已销往日本、欧洲、澳洲等发达国家。

为了实现这个“出海梦”,无数中国汽车人历经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摸索,这其中有希望,也伴随着艰辛。

本期就来一起回顾下,这段鲜为人知的中国汽车出海记。

领克汽车出口到欧洲

初尝“甜头”

中国的汽车出海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

当时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CA10卡车,刚出炉一年就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被一名约旦商人相中,随即当场订购了三辆。

后来,CA10的出口数量越来越多,尤其在阿尔巴尼亚。

你能在该国1964和1976年版,面值5列克的流通纸币背面,看到正在行驶的解放牌卡车。

解放牌卡车出海的成功,激励了越来越多后来者。

长安汽车在1991年开启了海外出口业务;长城汽车在1997年开始向中东出口第一批皮卡;奇瑞汽车在2001年开始向叙利亚出口轿车……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出口又迎来一个新高潮。诸如上汽、吉利、金龙、中兴、江淮等更多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入局。

随后,中国汽车出口量飞速上升,2002年21960辆,2003年45777辆,2004年75999辆,2005年164258辆……

正准备出海的奇瑞汽车

这般成绩,令中国车企信心大增,原来,出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不过,这还只是出海的“初级阶段”,想要起到检验产品实力的作用,就必须出口到发达国家。

遭遇“碰壁”

2005年后,部分中国车企着手进军欧洲市场,然而,却接二连三地“碰壁”:

2005年,陆风SUV在德国汽车俱乐部(下文简称“ADAC”)组织的碰撞测试中,正面仅得1分,驾驶员幸存机会几乎为0,ADAC称其是“20年来在安全测试中表现最差的汽车”;

2007年,中华尊驰在ADAC测试中仅获1星;

2007年,在俄罗斯权威汽车杂志《Autoreview》组织的碰撞试验,奇瑞旗云被评为近3年俄罗斯碰撞成绩最差的车;

2009年,中华骏捷参加ADAC测试,按照当年最新的Euro-NCAP标准,由于骏捷缺乏主动安全装置,直接被判零分;

中华尊驰在ADAC碰撞测试中A柱强烈变形

虽然以上测试机构皆非正统的Euro-NCAP欧洲碰撞测试,但在欧洲民众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从此,“中国车不安全“的负面舆论在全球网络上蔓延开来,严重影响中国品牌的形象。

也正是这次碰壁后,很多中国车企选择沉下心来造车,踏实稳步提升品质,坚持走正向研发的道路。

但中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单纯靠自己摸索,不是一个高效的方法。

并且,中国市场也正被品质更高、技术更先进的外国品牌抢占,留给中国品牌的时间不多了。

2009年的吉利GT概念车效果图

因此,有些中国车企通过“借力”方式,收购或整合国外先进的汽车研发资源,大大缩短中外汽车的技术差距。

2013年,观致3轿车代表中国品牌参加Euro-NCAP碰撞获得了五星成绩,结束了“中国车不安全”的历史。

接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汽车拿了Euro-NCAP碰撞高分,但安全性考核仅是一个能否进入欧洲市场的“前提条件”,还有更多方面需要考验。

当时,欧洲人最看重的汽车“三大件”,中国技术明显落后;汽车出口到欧洲所需的高额认证费、运费、经销建设费用等,也使中国汽车丢失了性价比。

因此,对当时的中国车企来说,打入发达国家市场依然还是一个梦,他们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换道超车

2010年后,特斯拉推出的Model S红遍天下,嗅觉敏锐的中国车企意识到,智能电动汽车大有取代传统燃油车的趋势。

更重要的是,在智能电动汽车的赛道上,中国车企完美避开了“传统三大件”的研发短板。

就“三电”的技术研发,中国和很多老牌发达国家几乎处在同一条起跑线。

而且经过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国汽车在设计、安全性、配置等多个方面都找到了门道,品质跟国际接轨,完全能打造出优良的智能电动汽车。

再加上国家对新能源车大力扶持,越来越多中国车企燃起了新希望——“换道超车”的机会来了。

在印度尼西亚的五菱Air EV

在短短数年间,数不清的汽车新品牌如雨后春笋出现,清一色专攻新能源技术,这种现象放眼全球都十分罕见。

中国逐渐成为电动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暴涨,中国开始大批量出口汽车到海外,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市场。

据欧洲咨询机构Inovev统计,2020年以前,中国汽车在欧洲注册量仅1万辆左右,2021年暴涨至8万辆;2022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达到7.5万辆,预计全年可达15万辆。

另据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计算,2021年中国汽车在欧洲注册占比达14.7%,已是欧洲电动车的第二大来源地,仅次于德国。

今年10月份的巴黎车展,相信在现场的小伙伴都有这样的感受——除了东道主法系品牌,就数中国品牌的车最多。

近日,国际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在一份报告中表示。

到2025年,中国制造的汽车在欧洲销量可能高达80万辆,大部分是纯电动汽车。

而在这80万辆汽车中,预计特斯拉、宝马和雷诺等外国品牌的汽车占33万辆,其余大部分品牌来自中国。

写在最后

中国的汽车出海史,侧面反映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独立自主的精神。

如果我们一味靠进口汽车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发展自主品牌,势必难有今天的出海成就。

大国崛起,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工业崛起,而汽车工业算得上是最重要的工业综合体之一。

只有从本土品牌做到全球品牌,才算是真正的崛起。

如今,通过千千万万名中国汽车人的努力,中国将在不久内诞生自己的 “汽车全球品牌”,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